宠物知识
宠物知识 宠物图片 宠物品种 宠物送养 寻宠启示

首页/ 鲶鱼 /正文

有哪些观赏鱼可能很快会步入灭绝?

  • 爱的陪伴
  • 发布于:5年前
  • 阅读: 1172
  • 评论: 0
  • 喜欢: 0

如果所有的动物都能够被商业市场炒作、野生个体被消耗完、然后人工繁殖个体也难以延续,这些美妙的物种在短时间之内都会步向灭亡的话,那请问这个市场还有什么鱼会存在?难道只剩下孔雀鱼、朱文锦、小斑马和血鹦鹉吗?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养鱼养到现在几十年了。其实这么多年来看到台湾、亚洲与全球淡水观赏鱼产业的变化,我认为根据消费型态、市场转变、全球环境变迁、贸易模式,还有各国法令的执行状况,我大概可以预期有多少在宠物贸易上流通的淡水鱼会很快在几十年,或更短的时间内从野外,或完全绝灭。为什么我有这样的忧虑?因为我有非常完整的,许多市场上的新鱼从被发现、产生天价、然后爆大量、削价竞争到三年内无鱼可卖的资料。而这样的现象几乎在近10几年来一直出现,有些在我小时候很常见的野生观赏鱼(例如大帆绿苹果),只剩下人工繁殖个体,在原产地几乎灭绝。

2019-01-21_203407.png

以下我就告诉大家我根据那些准则判断那些鱼类会快速消失,而且可能连一只都留不下来。

是否受到华人世界的疯狂喜爱:

只要被华人喜欢上的东西大概都很难逃过一劫。所谓的华人包括台湾、中国、东南亚的华人社群。当然我不是说华人世界就是可怕,其它民族对野生动物也有很多消费,但不像华人如此全面。

野生个体是否在很短的三五年内被捞到族群量大降:

我想有在观察市场的人都应该可以看得出来,有些物种从少量进入市场,到隔一两年价格下降疯狂出货,到瞬间没有鱼可卖或体型变小,不需要五年时间。

是否难以在繁殖场中自然繁殖?

对,有些鱼就是难以自然繁殖。所谓自然繁殖的意思是说在养殖场中自己配对就生了,如果只是靠着打激素来采精采卵,那就不算是自然配对繁殖

繁殖场的种鱼来源是否很少所以后代就很难建立永续人工繁殖族群:

是的,很多鱼在遗传多样性不够高的状况下就很容易因为近交交配而产生不健康子代,也不可能持续提供市场所需要的数量。

栖息地是否很狭窄?

很多鱼类的栖息地非常非常狭窄,常常只有几个小水泽、一小片雨林、或是一小段河流,然后就没有了。只要成体或亚成体被大量捞补,而幼体又容易被掠食者吃掉,那这个物种就可能很快完蛋。

栖地环境是否位于受到地区与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

如果是,那么大概也还会有一些区域或国际关注来免于立即性的毁灭,如果不是,那就惨了

栖地环境是否位于保护区内:

如果位于保护区,或许还能被保存一阵子,但若不在保护区内,那情况可能就会很惨重。

原产国是否具备有效的行政与法律约束?

有些国家空有法令,但执行成效很差,所以就算是位于保护区的栖地,还是会被非法盗采。很多苏里南的鱼就是经由这样的管道出现,但为了要躲避查缉,就会谎称是巴西的。

运送过程中的死亡率是否很高?

有些鱼基于成本考虑因素,包装与出货前的蓄养状况并不好,就算是知名日本采集业者的包装也未必比较高明。

雌雄性比的偏差是否很大?

鱼类的性别决定因素非常复杂,因此在一群鱼中经常有非常悬殊的性比(sex ratio),如果一种鱼的性比悬殊,例如100只里面只有20只雌鱼,若20只雌鱼都在运输过程阵亡,而且多数消费者根本买不到雌鱼,那这批雄鱼也等于报废。

是否没有专业的人工繁殖社群和保育计划?

有些鱼类因为长期有一些比较专业的玩赏社群存在,所以每一个产地的个体都会被保留并繁殖。但有一些类群则不是,总是要到族群量少到已经不能再少了才会启动一些复育计划,但很可为时已晚。另外如果一些玩赏社群对地区族群的保种缺乏概念而乱杂交,那也不利于这些鱼类的生存。

消费者普遍不知道怎么饲养或忽视饲养门坎而造成伤亡:

这实在太多了,绝大多数在热带雨林中的鱼类都不耐高温,但不少消费者误以为热带鱼就可以适应高温,这样的无知与误解就会让许多鱼类枉死。

同时受到观赏鱼贸易、当地渔捞(食用)、栖地破坏(包含外来入侵种)多重冲击:

这个就不必说了,很多鱼类面临这种复合式的威胁。

2019-01-21_203839.png

以下我就要挑出一些我认为具备上述特质而在未来短时间内会大量灭绝的淡水鱼:

脂鲤目(Characiformes)中所有色彩鲜艳、分布狭窄、产于上游、单价超高的灯鱼:

这类灯鱼的问题是个体量少、DOA高、最后能够进入繁殖者手上成功繁殖出下一代的种鱼很少,而且多数都有饲养没有那么容易的问题。所以绝灭的风险并不低。而且相对来说,非洲大陆产的脂鲤的绝灭风险比南美的更高,因为非洲面临严重的土地与森林破坏、饥荒、外来种问题。此外非洲灯鱼的采集、包装与运输状况很不好,所以DOA一向超高,也就是说贸易中大多数的个体都是死亡的,有时候甚至可以超过90%。虽然有些灯鱼是有人工繁殖技术的,但是多数业者也只挑少数主力物种进行繁殖,例如亚玛帕三色灯和可卡灯就是例子。但这些连野生个体都很稀少的物种,其人工繁殖群可以维系多久是很难说的,因为关键还是在遗传多样性太低,而多数野生个体已经被消耗完。

2019-01-21_203939.png

鲤目(Cypriniformes)中部份色彩鲜艳、分布局限的高单价小型物种:

例如Rasbora中有些只分布在婆罗洲少数地区的物种也同时受到森林砍伐与油棕产业扩展的威胁。中南半岛与婆罗洲产的爬岩鳅也有类似的处境,因为漂亮又被讹传能够除藻所以就被大量捕捉,但其实大多数人都养不活,而牠们的栖地也非常容易受到水污染的破坏。此外一些南鳅(Schistura)因为体色鲜艳也容易进入市面,但是因为许多物种的分布非常狭窄,所以一时之间的尝鲜与好奇就可能对这类物种造成灾难。

2019-01-21_204010.png

中国产的多数洞穴鱼类(cave fishes):

中国广西到越南北部的地下洞穴中的金线魞在这些年成为观赏鱼市场上的新鲜货色。然而因为洞穴鱼类的生存环境非常容易受到污染破坏,因此捕捉这些珍贵鱼类对牠们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多数洞穴鱼类都无法在一般消费者的小型水族箱中生存,也无法像墨西哥盲鱼一样适应水族箱环境,因此洞穴鱼类的过度捞捕和环境破坏可能是一个造成牠们灭绝的隐忧。此外我不认为有任何强而有力的法规能阻止当地人靠山吃山。

2019-01-21_204105.png

许多胎生与卵生鳉鱼:虽然有很多鳉鱼社群致力于保存种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为数相当多的鳉鱼即将步入绝灭。尤其是以中美洲高地的鳉鱼状况最糟。因为这些地区的类群同时受到农业灌溉的威胁(把水抽干栖地就消失)还有外来物种的入侵。此外牠们多数在观赏鱼市场上不存在,因此也没有足够的人工繁殖个体来延续物种命脉。就算有些鳉鱼有人工繁殖族群,也多半有亲本遗传多样性低,子代受到线虫感染,还有畸形率很高的问题。

2019-01-21_204132.png

東南亞產的多數野生鬥魚(Betta)、其近緣屬與其它攀鱸:雖然在新加坡與其它東南亞國家都有一些社群保存野生斗鱼,但最大的问题是许多繁殖上的努力局限于漂亮的物种,然后许多繁殖者也未能正确鉴定物种而发生不必要的杂交。东南亚的野生斗鱼的多样性极高,但是许多物种都可能是濒危物种。这主要是因为多数类群的栖地一直被破坏,捞捕量高,但是育成率非常之低。尤其是以小型,养功门坎高的Parosphromenus、Malpulutta、Parasphaerichthys、Pseudosphromenus、Ctenops、Luciocephalus等,几乎都是大批捞捕大批死。这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2019-01-21_204159.png

分布狭窄的雷龙(鳢科):近年来市面上最高单价的雷龙就属巴卡雷龙,再加上印度东北的诸多小型雷龙。虽然听闻有些物种在中国已经有人工繁殖规模,但是我认为除了巴卡雷龙以外,其它折损率超高的雷龙(例如蓝月、大花豹)在现阶段都不会有人工繁殖计划,再加上其产地狭窄,若因为过度捞捕而走向灭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有很多人工繁殖个体,牠们也顶多变成市场上的商品,但在野外可能就是会灭绝。

2019-01-21_204228.png

高单价单没有人工繁殖记录的吸甲鲶(异形、直升机):吸甲鲶科主要的问题在于,绝大多数类群分布于上游,一般水族箱很难创造出那样的环境。然后大家都爱大只神奇的物种,例如什么木纹豹蓝眼豹,但这些折损率很高的鱼目前没有任何人工繁殖技术。这些鱼类也都是南美洲各国管制的目标。此外多数吸甲鲶都受到南美洲新建水力发电厂的威胁,一旦水文条件改变,多数的吸甲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灭绝。但是在观赏鱼市场上能够被繁殖的物种相对来说却非常非常稀少。

2019-01-21_204256.png

鼠鱼:鼠鱼是鲶目最大的属,已知物种近450种。但是能够被稳定人工繁殖的物种很可能不到20种。由于多数鼠鱼其实都是稀有物种,而且在运送中的折损率极高,其栖地多半都受到污染、采矿与水坝兴建的影响,鼠鱼社群中致力繁殖的人非常少。因此我认为鼠鱼也应该列名很快就可能全数消失的分类群。

2019-01-21_204321.png

其它非常有危险的类群:有些分布狭窄的鱼类一旦被抓到,就几乎是大批被抓走。但是牠们在水族箱中的存活与成长状况一向很差,几乎是那种会全军覆没的。举例来说,部份的玻璃鱼就与东南亚淡水性许多小型水针都是属于那种很难长期被饲养,对很多人工饵料接受度不高,然后几乎是整批会死光的物种。你认为这样的消费状况不会使这些物种消失吗? 

2019-01-21_204349.png

那我讲了半天除了忧心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原产国的雨林被破坏也很难管得到啊~ 我认为相对来说比较积极的作法是让一般消费市场降低对难养、损耗率高的动物的需求。

但还是要鼓励专业社群来开发物种的人工繁殖方法与饲养技术。相对于很多脊椎动物来说,鱼类的人工繁殖还算是相对可行的,只是需要有计划的保存、试验。

  • 请输入评论
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