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知识
宠物知识 宠物图片 宠物品种 宠物送养 寻宠启示

首页/ 鸟的饲养 /正文

鹦鹉常见病系列丨念珠菌病

  • 爱的陪伴
  • 发布于:5年前
  • 阅读: 31275
  • 评论: 0
  • 喜欢: 0

病鸟表现为精神沉郁,食量减少或停止进食,羽毛杂乱,消化不良,嗉囊扩张下垂、松软,挤压时鸟儿有疼痛感,并有酸臭气体或液体从口中排除,有的会伴随拉稀,粪便呈灰白色。病鸟一般在一周左右逐渐消瘦,最终死亡。

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鹦鹉上消化道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特征是上消化道(口腔、食道、嗉囊)黏膜发生白色的伪膜和溃疡。目前该病呈世界性分布。

2019-01-18_212003.png

一、病原

本病病原为半知菌纲中念珠菌属中的一种类酵母状的真菌——白色念珠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健康的鸟类及人类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肠道等处均可存在。

念珠菌为兼性厌氧菌,对外界环境及消毒药剂的抵抗力很强。  

二、流行病学

本病可发生于多种鸟类,且幼鸟多发,成鸟时常也有发生,该病易发且病情严重;多发于夏秋炎热多雨季节。

病鸟和带病的鹦鹉是主要传染源,念珠菌通过鹦鹉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雏鸟感染主要是通过亲鸟传播,但内源性感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营养缺乏、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养殖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卫生条件脏乱差,以及其它疾病使鸟儿机体抵抗力降低,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三、临诊症状

病鸟表现为精神沉郁,食量减少或停止进食,羽毛杂乱,消化不良,嗉囊扩张下垂、松软,挤压时鸟儿有疼痛感,并有酸臭气体或液体从口中排除,有的会伴随拉稀,粪便呈灰白色。病鸟一般在一周左右逐渐消瘦,最终死亡。

2019-01-18_212003.png

四、病理变化

剖检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上消化道,可见喙缘(嘴巴边缘)结痂,口腔、咽喉、食道、嗉囊黏膜表面,开始出现乳白色或黄色斑点,后扩展成斑块状或团块状的灰白色伪膜,撕下后可见红色溃疡出血面,少数病鸟有嗉囊黏膜肿胀、出血和溃疡,脖子和胸部皮下形成肉芽。

2019-01-18_212031.png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刮取口腔、食道黏膜渗出物涂片,用显微镜检查菌体。

六、预防措施措施

平时搞好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工作:防止饲料和垫料发霉,减少应激,室内应干燥通风,防止拥挤、潮湿。

七、治疗措施

发生本病后,可选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1.制霉菌素。5000U/只饮水,一天2次,连用3天;或按150万U/kg饲料中加入制霉菌素。(注:U为单位,具体用量按药物实际标注换算)

2.硫酸铜。按1:3000倍稀释,进行全群饮水,连用三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3.个别治疗,可将病鸟口腔内的伪膜除去,涂以碘甘油,后灌入数毫升(具体视鸟体重而定)2%硼酸水。

  • 请输入评论
快捷登录